独立学院,今年将开始试点与母体高校脱钩,转为民办高校。此消息引起了各方热议。
独立学院断奶,是迟早的事
昨日会议结束后,中南民大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教授,高兴地表示:独立学院断奶,是迟早的事情,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孙松发认为,独立学院身份既不公又不民,一直比较尴尬。不过,这一过渡性的身份,有其必要。在办学之初,独立学院需要母体高校来扶上马、送一程。独立学院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走向独立。
脱钩能降低成本,有望减轻学费
武科大中南分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大仁教授,刚刚完成省级课题——《湖北民办高校现状调查与研究》,昨日也参加了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周大仁把独立学院的出现,与恢复高考、高校扩招相提并论,列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历史性事件。“独立学院不可能一直跟着母体高校走,羽翼渐丰的独立学院,创新能力较强,有时母体高校会束缚其创造力。”周大仁说,世界上真正好的大学,大部分是民办高校。
谈到转为民办高校的好处,周大仁介绍,民办高校机制灵活,有较强创造力,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改为民办后,独立学院再不需要向母体高校“进贡”——交纳一笔不菲的管理费,这样学费可以降低,同时,省出的钱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离开母体光环,招生吸引力会不会下降?
当然,独立学院转为民办高校,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业内人士分析,首先,因为利益关系,部分母体高校,不会轻易同意自己举办的独立学院与自己脱钩。
其次,一些完全依托母体高校办起来的独立学院,他们甚至连课表都由母体高校来安排,真正独立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考生在报考独立学院时,很多都是冲着母体高校的光环而去的,一旦转为民办后,招生恐怕会遇到一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