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湖北省高校开始探索学分制改革,到目前,各高校已基本实行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弹性学制。
但据了解,真正提前毕业的学生并不多。弹性学制为何“弹性”不足?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高校。
本科3年,部分学生尝到甜头
昨日,中南民大电信学院200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谢祎峰,没有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去上课,而是找了个自习教室“猛攻”英语,备战下个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谢祎峰是班上唯一一名提前毕业的学生,原本需要4年完成的本科学业,他只用了3年。
该校教务处负责人刘宝俊表示,2004级本科生中,提前一年毕业的共有7人,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这些学生得益于一次重大变革:学生在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后,经考核合格可提前毕业,也可推迟毕业,本科修学年限为3-6年(即弹性学制)。
提前毕业,学费该怎么收
谢祎峰很高兴自己提前毕业了,不仅节约了一年时间,还省下了一年的学费。
中南民大对提前毕业的学生,只收三年学费。“主要是现在提前毕业的学生量不大”,该校教务处一名工作人员说,如果提前毕业的学生多了,将面临学费怎么收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对提前毕业学生只收取3年的学费。“学分制最好是按学分来收费,但我国目前恐怕很难做到。”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对提前毕业学生的学费收取,各个高校存在差异。
各高校均表示,收费是个敏感的话题,因此学校在宣传弹性学制时,态度仍很低调。
师资较缺,学生可选的课程不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葛富平说,该校于1996年开始推行学分制,是我省学分制探索较早的高校之一。
葛富平认为,学分制推行的基础是,必须建立学生网上选课制度。这对现在的高校来说,是个挑战,本身目前大部分高校师资比较缺乏,不可能开足够多的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即便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的老师来开,但在选课中落选的老师,通常不会因此下岗。
刘宝俊也认为,严格的选课制度,是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进程、选择教师、选择课程。在学生选课中,为避免学生选择的盲目性,通常会配备专门的导师。但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置专门的导师指导学生选课,通常由辅导员代劳。
弹性学制,配套制度需完善
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负责人张建军认为,高校采取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学年制推行学分制,这是大势所趋,可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利于高校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但实行弹性学制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收费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