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于社会认可度不高,武汉市武昌区一所去年被评为省示范的高中,开始在高三尖子生中进行“600分工程”,要让这一届以市示范标准招进来的学生,高考成绩达到家长心目中省示范的标准。
上月,武汉市教育局长谢世腰在全市高中工作会议上提到,武汉市有些区的省级示范高中“扎堆”,一些高中尽管有行政部门认可,但家长不认可,所以招生时需要征集志愿来补征生源。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去年赶上省级示范校“末班车”的高中,正急于摆脱这种“江湖地位”不高的困境。
一新晋省示范高中教学副校长表示,学校在晋级省示范以前,一直比较注重德育,但去年成为省示范高中后,学校开始要求老师将重心转向教学,并从今年9月开学以后,在每天下午第三节的选修课时间,在原有的户外活动、影视欣赏、心理健康等课程以外,增加了数理化方面的学科拓展内容。“生源质量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上的需求更多,这也是为了改变社会、家长对学校认可度不高的现状。”
2006、2007年,武汉市中考征集志愿的省示范高中里,多数是近两年内的新晋省示范高中。其中,江南两所去年被评为省示范的高中,连续两年中考招生,不仅三限计划招不满,甚至连指令计划都要靠征集志愿完成。
“高考高分层考生不多,中考要靠补录完成计划,确实说明我们的‘江湖地位’不高。”4日,武昌一所新晋省示范高中招生负责人表示,但这种状况在两三年的过渡期内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学校真正按省示范标准招进的学生现在才读高二,而近两年参加高考的,实际是按市示范标准招进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如果按进口看出口,确实有很大提高,但在绝对分数和高分层人数上,和老牌省示范仍没法比,而家长在中考填报志愿时恰恰看的就是这些绝对数,这自然导致学校在升为省示范后招生遇冷。
这位负责人介绍,为了改变学校在家长心目中认可度不高的现状,学校现在要争取让这批学生中出现高考能上600分的人,这被他们戏称为“600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