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发明难以转化成产品 高中生发明热悄然降温
发布日期:2007-11-14 08:59:23 来源:荆楚网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武汉市多所学生科技发明比较活跃的高中,发现高中生搞发明的热情开始降温。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些学校学生专利申请总量,三年来首次出现下滑。部分从事指导学生发明的老师对此表示忧虑。

  现象
  高中生发明热降温专利申请量下滑
 
  “去年,学生专利申请量为200余件,今年的数据虽然到下月中旬才能完全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超过去年。”昨日,武汉市中心城区某高中一科技老师透露,该校高中生科技发明的热情正在下降。

    记者走访发现,几所学生专利申请“大户”,其申请专利的总体数量呈现下滑趋势。

    一位科技发明指导老师称,从2004年开始,高中生搞发明的势头很猛,华师一附中、武汉六中、东西湖吴家山中学和蔡甸汉阳一中等学校,相继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创新发明课,学生专利申请量迅速上升。

    以汉阳一中为例,该校2006年学生专利申请量达318件,其中,236件发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专利授权书;在吴家山中学,2005年和2006年学生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39件和255件。

    名校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很多普通高中,参与科技发明的学生逐年增多。但是,这种势头今年趋缓。

  原因
  自主招生门槛渐高部分学生知难而退

    据介绍,近年来高中生热衷科技发明,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全国重点高校向获得专利的优秀学生亮“绿灯”,允许他们参加自主招生。在同批次投档控制线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享有优先录取的“特权”。今年,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近60所。

    2005年起,一些高校在自主招收有发明特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时,增加了选拔文化课考试,部分考生因此遭到淘汰;同时,高校在自主招生同时,要求获得资格的考生高考成绩必须过一本录取投档线或二本录取投档线,这给希望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考生,增加了一道门槛。

    汉口一高中负责人表示,学生从形成思路,到设计方案,再到申请专利,不仅要花一定的时间,还要花费数百元的费用。因为投入了时间和钱,却无法从高校自主招生中获利,一些学生打起“退堂鼓”。

    此外,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专利难以在短时期内转化成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他们发明的热情。

  建议
  鼓励学生搞发明学校需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发明,学校不仅要创造机会,让部分有科技发明特长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还要营造氛围,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的兴趣。”武汉六中的黄青老师说,通过实践,学生可学会动手设计处理具体的问题,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学习也大有裨益。

    吴家山中学校长何建明说,学生搞发明,不仅要靠兴趣,还需要知识、智慧,需要吃苦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他认为,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应少一点功利心,不要把目光只盯在高考自主招生上。

    今年,该校有一名文科生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年前进校时成绩平平,学习劲头不足。参加班上的科技发明小组的活动后,学习的兴趣大增,成绩提高得很快。

发明难以转化成产品 高中生发明热悄然降温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