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相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不仅拉近了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也给校园管理增加了透明度,给校园带来了活力。
家长如何来“参政”——
家长委员会主要靠选举
记者在大兴新华家园小学了解到,家长委员会一般由在校学生中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较为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共三级:班级、年级和校级家长委员会。
一般来说,每个班由家长自荐,成立10余人的班级家长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推荐5人左右参加年级家长委员会,再选出其中的一位,成为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
大兴新华家园小学校长周彩华说,全校有22个班级,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有20余人。每月校级委员会的成员会轮流到学校办公,对校务管理、学生食堂、校风等进行监督管理。
江汉区教育局一负责人昨介绍,随着校园的逐步开放,近两年家长“参政”的意识不断增强,家长委员会在协调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和维护学生权益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家长参政”干什么——
家长建议成为重要参考
在大兴新华家园小学,一年级每个教室后面都有一排储物柜,里面放着学生文具、课本和简单的衣物。
校长周彩华说,这是家长委员会在参考其他学校的做法,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后,为一年级的教室配备了储物柜,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
学生的配餐要营养可口,希望能培养孩子不挑食的习惯;厕所有时有异味,希望进一步消毒……记者在该校家长委员会进校办公日志上看到,家长的评议分“发现的亮点或不足”等部分,还有家长的合理化建议。
家长对学校管理的“触角”已延伸到方方面面。江岸区三眼桥小学食堂只能容纳100余师生,但学校近千名学生均为农民工子女,午餐极为不便。去年底,在家长委员会的提议下,学校扩建学生食堂,目前可同时容纳600余师生进餐。
在江岸区二七小学,家长委员会定期邀请社会人士,到校为学生讲课,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生活知识。校长向阶惠说,家长委员会延伸了学校教育的功能。
“家长参政”需规范——
建议管理部门加强指导
由于目前“家长参政”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各个学校的做法并不一致,有些不太成熟的做法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比如,有的学校允许家长随时“推门听课”,这样做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部分学校家长委员会一学年只组织一次活动,弱化了其“参政”的作用。
有鉴于此,部分中小学校长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家长参政”的管理和指导,比如可以尝试制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的细则,对其“参政”的形式、范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引导委员会在教学、师德师风评议、收费等方面,合理行使知情、监督和决策权。还有人提出,外省一些地方,比如长三角地区,“家长参政”制度已经非常健全、规范:南京的“校务委员会”、宁波的“教育议事会”、上海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各有特色,各 有 所长,也可以组织有关人士前去交流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