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母校发展越来越好!”昨日,武大62届校友、香港实业家陈李新昭女士,向母校捐资100万元,用于化学学院大楼装修工程。
5日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6届校友、中石化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周海民,向母校捐资50万元资助贫困生。这是该校迄今收到的金额最大的一笔校友单项捐款。
近年来,武汉地区高校校友向母校捐赠的热情逐年高涨,“荣归”校友成高校捐款主力军。
慷慨解囊,款款情深
校友捐赠热情逐年高涨
据地大校友工作办公室统计,该校2003年接受校友捐款只有2笔,2004年增长到10笔,去年则高达44笔,校友捐赠的频率越来越频繁。
在华中科大,仅今年以来就收到各种助学捐款现金614万元。在武汉大学40项校方管理的专项奖学金中,由校友或有校友背景捐助的就多达22项。该校每年发放的150万元至200万元本科生奖学金中,由校友提供的奖学金约占40%~50%。
校友捐赠设立的奖、助学金,已成为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经济来源。此外,高校内不少漂亮的教学大楼,也是校友慷慨解囊的杰作。
如华科大教科院大楼,就是由一校友出资800万元建的,气派的经管大楼,不少建设资金也源于校友捐赠;同济医学院漂亮、现代的校大门,就是华科大一医学校友“默默奉献”100万元建成的。
“荣归”企业老总出手大方
优势学科校友反哺能力强
一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说,出手大方的校友,多是事业有成的“荣归”企业老总。其中,民营企业老总捐资助学的人数多于国企校友,因为民企老板更容易支配所掌控的财富。
据了解,地大的校友捐资,多来自珠宝、矿产、煤田地质、水文等“富”行业;华科大的捐赠,多数来自机械类、信息类等行业的校友。整体而言,理工类的传统名牌专业,捐赠校友更多。
有关人士认为,传统优势学科“成大器”的校友较多,更有能力反哺母校。这些捐赠者大都显得非常低调,要求校方不做宣传。
较发达地区有差距
捐赠机制有待完善
“武汉高校接受捐助总量并不大,相比发达地区和国外高校有较大差距。”采访中,某重点部属高校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人说,湖北地区的捐助基础较差,京沪粤等发达地区的名牌高校收到的校友捐助,远远超过武汉地区的高校。
这位负责人说,前不久,一对旅美夫妇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了一千万美元;去年,浙江大学旅美校友段永平、网易公司总裁丁磊,也联手向浙大捐资四千万美元,其中丁磊一千万美元、段永平个人及其募集资金三千万美元。
有关人士说,个人向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资数额,可在税前收入中扣除,但一些地方对该政策的执行仍不够完善。而且,有的富豪害怕“枪打出头鸟”,担心公开捐款之后会带来麻烦。